法律研究的起点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法律法规规定,法律法规的精髓在于运用,律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战。李源福法律研究网是李源福律师自2010年初(时为检察官)开始边研究边建设,现已建设成的一家广泛领域的法律法规的研究网站,其基本宗旨如下:

    1、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纠纷和法律事务,通过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总结梳理,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法规的查询服务;

    2、将有关司法机关公布的案例及本律师、本律师事务所亲身实践的案例公诸于众,给法律职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进行实践交流;

    3、对研究和业务中涉及的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发布本团队成员撰写的理论文章,或者转载他人的优秀文章,进行理论交流;

    4、依托浙江鑫目律师事务所,重点组织了刑事辩护、公司股权业务两个领域的专业化团队,保持与当事人的联系和沟通,为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运用法律帮助当事人解决重要的问题。


   说明:

    本网站的部分经过系统归纳,体现较多网站建设者劳动价值的部分内容,需要注册为会员(目前免费)才能查看。


2019-07-20   关于工伤理财问题   已回复  
2017-08-18   再来一条   已回复  
2017-08-07   咨询一下离婚的事情   已回复  

李源福

13355978421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文件内容

(浙江省)关于办理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8/7/9 17:19:22

关于办理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办理“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会议纪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现将《关于办理“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及时报告。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公安厅

2017年11月22日

为进一步规范“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统一定罪量刑标准,切实维护刑事执法的严肃性、公平性,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共同研究探讨预防措施”要求,6月23日,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召开了“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协调会议,对办理“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中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研讨,达成了共识。现将会议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案件定性问题

电商代运营,是指从事电子商务经营者把网上店铺日常经营、管理、营销、推广的工作委托给专业的代运营公司操作。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是指利用他人不熟悉电商经营,或是急需电商经营配套服务等情况,通过通信网络等途径引诱其购买相关运营服务,最终骗取被害人财物。

鉴于此类案件往往以注册成立的公司为幌子,犯罪嫌疑人明知自身没有履行能力,通过虚假广告招揽客户,并通过签订服务合同形式骗取被害人财物,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其中符合单位犯罪构成要件的,以单位犯罪论。

除上述规定的情形外,行为人以电商代运营为由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诈骗罪或者其他犯罪,按照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处理。

二、虚构事实、隐藏真相认定问题

“电商代运营”诈骗案件主要集中电子商务领域,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判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特征:

(一)通过信息网络等方式针对不特定对象广泛发布不实信息,虚构或者过分夸大自身运营能力以引诱他人;

(二)缺乏运营商铺所必需资金设备、专业人员、物流仓储等基本条件;

(三)收取费用后不提供承诺的运营服务。

三、情节和数额标准使用问题

鉴于此类案件涉案嫌疑人人数众多,层级复杂,各自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然相同,应当按照“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突出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的打击惩治力度;对于其他一些低层级、涉案金额少、地位作用不明显,或是具有初犯、偶犯、以及主动认罪认罚情节的嫌疑人,应当按照“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作区别对待处理。

(一)对于担任公司股东、经理、销售主管的嫌疑人,涉案金额按照其组织、策划、指挥、实施的诈骗总额计算。

(二)对于具体实施诈骗的“业务员”,涉案金额按照其实际参与的诈骗金额计算。

对于其中涉案金额不足20万元,且主动认罪认罚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于刑事处罚。

(三)对于从事会计、客服、美工、技术等只领取固定工资的行政服务人员,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四、证据收集问题

办理“电商代运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确因被害人人数众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逐一收集被害人陈述的,可以结合已收集的被害人陈述,以及经查证属实的银行账户交易记录、第三方支付结算账户交易记录、通话记录、电子数据等证据,在慎重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辩解、辩护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认定被害人人数及诈骗资金数额等犯罪事实。

要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审慎认定嫌疑人主观故意,尤其对从事具体劳务的“业务员”要结合其供述和辩解、涉案时间、认知能力、既往经历、参与程度,以及犯罪所得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认定,足以证明具有直接非法占有故意的,可以作为共犯论处。

本纪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如遇有新的规定,按照新规定执行。


抄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领导及各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