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研究的起点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法律法规规定,法律法规的精髓在于运用,律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战。李源福法律研究网是李源福律师自2010年初(时为检察官)开始边研究边建设,现已建设成的一家广泛领域的法律法规的研究网站,其基本宗旨如下:

    1、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纠纷和法律事务,通过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总结梳理,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法规的查询服务;

    2、将有关司法机关公布的案例及本律师、本律师事务所亲身实践的案例公诸于众,给法律职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进行实践交流;

    3、对研究和业务中涉及的法律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发布本团队成员撰写的理论文章,或者转载他人的优秀文章,进行理论交流;

    4、依托浙江鑫目律师事务所,重点组织了刑事辩护、公司股权业务两个领域的专业化团队,保持与当事人的联系和沟通,为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运用法律帮助当事人解决重要的问题。


   说明:

    本网站的部分经过系统归纳,体现较多网站建设者劳动价值的部分内容,需要注册为会员(目前免费)才能查看。


2019-07-20   关于工伤理财问题   已回复  
2017-08-18   再来一条   已回复  
2017-08-07   咨询一下离婚的事情   已回复  

李源福

13355978421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文件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

发布时间:2011/2/13 21:47:0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0年11月15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01115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1219起施行。

                                         ○○○年十二月十三日

   为正确理解和执行刑法有关财产刑的规定,现就适用财产刑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刑法规定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刑法规定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犯罪分子的财产状况,决定是否适用财产刑。
  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
  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但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第三条 依法对犯罪分子所犯数罪分别判处罚金的,应当实行并罚,将所判处的罚金数额相加,执行总和数额。
  一人犯数罪依法同时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应当合并执行;但并处没收全部财产的,只执行没收财产刑。
  第四条 犯罪情节较轻,适用单处罚金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单处罚金:
  (一)偶犯或者初犯;
  (二)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三)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
  (四)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的;
  (五)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六)全部退赃并有悔罪表现的;
  (七)其他可以依法单处罚金的情形。
  第五条 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判决指定的期限应当在判决书中予以确定;判决指定的期限应为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第二日起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第六条 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主要是指因遭受火灾、水灾、地震等灾祸而丧失财产;罪犯因重病、伤残等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需要罪犯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
  具有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事由的,由罪犯本人、亲属或者犯罪单位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审查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裁定减少或者免除应当缴纳的罚金数额。
  第七条 刑法第六十条规定的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是指犯罪分子在判决生效前所负他人的合法债务。
  第八条 罚金刑的数额应当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九条 人民法院认为依法应当判处被告人财产刑的,可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决定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
  第十条 财产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犯罪分子的财产在异地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委托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
  第十一条 自判决指定的期限届满第二日起,人民法院对于没有法定减免事由不缴纳罚金的,应当强制其缴纳。
  对于隐藏、转移、变卖、损毁已被扣押、冻结财产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